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首页 >> 大宋那些年 >> 大宋那些年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随波逐游穿越大明陪朱元璋打牌抗战:黄埔签到百天统领北洋军阀逍遥小县令,开局皇帝微服私访末世:上古踏众寻园大秦:魂穿胡亥,被始皇偷听心声三国:挥师出祁山夺渭水大唐开局救治长孙无垢大明:被迫登基绑定自残系统:三国第一寿星诞生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 大宋那些年全文阅读 - 大宋那些年txt下载 - 大宋那些年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

第一百零九章 血色成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阅读记录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固有一死,或死于主义,或死于安逸。

均贫富有错吗?没有错,但是你触碰了地主和资本的奶酪就错了。国家这台机器,永远是为某些特定人群服务的。

成都郊外,杨广与何彦惠、何承禄兄弟带领一万义军,部署了一道口袋阵防线。义军将士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大蜀国,头可断,血可流,起义成果不能丢。

城内,大蜀王李顺、相里贵、枢密使计词、吴文赏、卫进等率领着十万义军,往城头输送滚木礌石等一切能用于防守的用具,准备与宋军一决生死,誓死扞卫大蜀国。

吃的盐比李顺走的路还多的王继恩,心中早已制定出攻打成都的策略:先占领成都周边城镇,打断义军的一切外援,让成都成为一座孤城。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就是困也能把李顺困死,再者,如果利用好“围城打援”,不愁灭不掉这伙叛民。

淳化五年(994)五月五日上午,宋军西川行营先锋石普与韩守英、马知节的前锋部队到达成都城郊。石普查看了一下地形,为了避免遭到伏击,决定来个搂草打兔子,全军排成鹤翼阵型,向前渐次推进。

很快,石普发现了义军的端倪,命令弓箭手抢先发射一通箭雨。义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急忙以弓箭还击,一场遭遇战就此打响。保卫成都,必先御敌于门外,双方一阵箭雨过后,义军抢先发起冲锋,与官军展开短兵相接。

近身肉搏,是义军的弱项。这是一群刚刚放下锄头拿起刀枪的旁户佃民,长久的饥饿,浑身上下没有二两膘,跟装备精良、英勇善战的大宋禁军不可同日而语,即使仗着人多势众,也占不到多少便宜。

此时,远处征尘渐起,宋军的主力大军在王继恩的率领下,也开始逼近成都。望着一批批的手足兄弟倒在血泊当中,杨广的心都在流血。为保存实力,杨广权衡再三,决定让何彦惠、何承禄兄弟带领一千人马断后,自己指挥义军边打边撤,中午时分,义军大部撤回成都。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何彦惠、何承禄二人纵马挺枪,直取宋军先锋官石普,石普举刀来迎,三人马打盘旋战在一处。一千义军全都逆行而上,杀入敌阵,枪枪见血,刀刀见肉,来时有路,去时无途。

王继恩命令马步军都军头王杲带领一千兵马前去支援石普,大军距城五里扎下营寨,开始埋锅造饭。这是妥妥的拿豆包不当干粮的主儿,仗着兵精将广,王继恩根本不担心义军敢来劫他的大营。

望着城外升起的炊烟,大蜀王李顺没有派兵出击,趁火打劫。而是不断地催促义军,向城上运送战备,命令兵士们加强警戒,准备迎敌。

王杲率军从侧翼来援,眼看退路被截,义军就要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何彦惠、何承禄二人不敢恋战,呼哨一声,拨马就走,带领义军众将士退向远处的一片山林。

官军合兵一处,王杲下令停止追击,回营交令。何承禄清点人数,人马已经折去大半,何彦惠决定不回成都,退往乡下,聚集人马,以图再战。

《续资治通鉴》载:“(成都)郭门十里外,犹为贼党所据。”成都郊外依然是义军的天下。

◆ 兵临城下

简单的补给休息之后,未时刚过,宋军即开始大规模的攻城,各种投石车、云梯、冲车,床弩,全都招呼上了。

十余万起义军婴城固守,誓死保卫大蜀政权,决心与成都共存亡。为了激励士气,大蜀王李顺亲自登上城楼,指挥作战。

战至黄昏,双方各有伤亡,宋军攻势渐缓。夜战伤亡太大,王继恩传令鸣金收兵,命令军队依次后撤。

李顺终于舒了一口气,布置好夜里巡逻的守将,就下了城楼。

回到大营,王继恩接着实施他的第二步策略,攻心战术。命人向城中射出数十封招降书,收买招降那些意志薄弱的将领,从内部瓦解这群农民军。

王继恩这一招果然奏效,义军夜里巡逻的小头目王盛,正好捡到一封箭书。信中的意思是:众位义军本来就是大宋良善子民,并不是什么坏人恶徒,在押囚犯,除十恶不赦者,一律释放;告诫义军将士不要受李顺的蛊惑,若能放下武器,弃暗投明,朝廷不但既往不咎,还要论功行赏,抵抗王师者,立即杀戮。

王盛,江原((今四川崇州江源乡)人,此人明面上是个石匠,背地里却是个靠挖别人祖坟谋生的市井无赖,因盗墓被人告发,当啷入狱。李顺、相里贵打下成都,砸开牢房的门,王盛就参加了义军,跟随相里贵攻打梓州。王盛参加义军就想当官,而且是越大越好。资历浅不是事,但是靠着鬼魔三道的小手段,王盛很快混上了一个小头目,然而,这距离他心目中的大将军,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经过一天的激战,义军伤亡惨重,王盛对义军越来越没有信心。今夜,他在西门当值,手握箭书,王盛决定向官军投降,用义军的鲜血换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他找到自己的一名心腹,也是当年的狱友,让他用绳索溜下城去,到官军大营请求纳降,约定以红灯为号,开西门迎接官军入城。

大蜀王宫,李顺与吴蕴、相里贵、杨广、计词、吴文赏等人还在为明日的战事,秉烛相商。眼看夜交三鼓,明日还有一场血战,宰相吴蕴等人便向蜀王请辞,走出王宫。

非常时期,相里贵和杨广二人跨上战马,一东一西,各自带着几名护卫出发巡城。

蜡炬成灰泪始干,望着跳动的烛火,想着岌岌可危的成都,大蜀王李顺丝毫没有睡意。记得在嘉州大佛阁,曾听一位山僧说过: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自己现在的这颗心就像是被放在烙板上煎烤,哪还有什么心?!

当初跟着小波哥,为了一句口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刀山火海,血雨腥风,富贵穷通,恩怨情仇,统统如过眼云烟。大蜀国百废待兴,“均贫富”尚需时日,事有常变,理有穷通,若壮志难酬,能富贵至此,此生亦无憾矣。今夜注定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今夜无眠的不止李顺一人,宰相吴蕴回到相府,家人立即来报,“老爷,您让找的人找到了。”

吴蕴道:“快,快,带上来!”

“诺!”很快有两位中年汉子,被带进厅堂。

吴蕴仔细端详了来人,都是中等身材,四十出头,长方脸,浓眉大眼,长相和身形跟大蜀王李顺确实有些相仿。吴蕴问了各自的家庭状况,频频点头,随后示意家人端出二百两银子,进行赏赐。两位中年汉子,当即跪倒,叩头谢恩。

吴蕴又做了一番交代和演练,立即备轿起身,带二人急奔蜀王宫而来。

◆ 西门失守

满天阴云,见不到一颗星星,夜黑得出奇,也静得出奇。

却说王盛这厮,铁了心要背主弃义,投靠官军,他带领十几位贴身的心腹,守在西门城楼,等候接头信号红灯亮起。

已经五更天了,还没收到丝毫消息,但见这帮逆卒贰臣,表面上看着没事人似的,实则个个心焦气燥,抓耳挠腮,油浇火燎,搓手顿脚。

杨广带人巡视到这里,王盛等人顿时呆若木鸡,心里面直突突,腿肚子不自觉地哆嗦起来。

杨广斥道:“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小心敌军偷袭!”

王盛顿时挺直了腰板,大声道:“诺!请将军放心,西门就交给我了!”杨广点头“嗯”了一声,接着巡查去了。

“大哥!灯笼!”一名小校,激动地捅了一下心神不定的王盛。王盛赶紧扒着城垛向外了望,果然,远处隐隐约约,有盏红灯,很有规律地画着圈摇晃着。

“赶紧点上!”王盛迫不及待地命人将手边的红灯笼也点着,然后挥舞着,做着相同的慢动作。

城外,很快做了相同的回应。

“快!打开城门,迎接钦差大统领进城!”王盛低声招呼着手下,兵分两路,一部分负责放下吊桥,开闸放锁,自己带人去开城门。

杨广行至未远,巡逻的兵将也发现了城外的灯笼,漆黑的夜里,万籁俱静,突兀的灯笼亮起,不得不引起众人的警觉。

“快!回西门!”杨广发现情况不对,立即带兵向回折返。

招敌纳降,一直是宋军攻城略地惯用的手段,征剿大军总指挥王继恩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回应。

征战了一天,王继恩有些乏了累了,毕竟上了年纪,自己好歹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回到大营,安顿好营中一切事宜,便开始放纵身心,小咪了一杯,倒在虎皮椅上沉沉睡去。

“报……!”巡逻的兵将在帐外的一声长喝,王继恩吓了一哆嗦,赶紧坐起,挥了挥手,“宣!”

士卒将王盛派来纳降的人带进大帐,王继恩眯缝着眼,似醒非醒地听完来人的讲述,以及在成都西门的接头暗号,立即虎目圆睁,斥道:“我这就派人到西门去与王将军会合,果真如此,重重有赏,如若有诈,定斩尔项上人头!”命人将其带下去好生看管,随即调兵遣将,安排接头和出兵事宜。

命马步军都军头王杲、巡检史胡正违带少数士卒打头阵,以红灯笼为号,赚开城门;命内殿崇班曹习、大将石普、韩守英、马知节,带领一千兵马,马裹蹄,人衔枚,伺机抢关入城;自己率领大军断后。

宋军这边,胡正违举起灯笼,转着圈摇了没几下,就见西门楼子上,同样有灯笼也晃了三圈,与王继恩交代的一模一样,看来里边决定投降是实锤了。接到指令,石普与韩守英率领人马迅速摸到城下。

城外的灯笼,也引起了杨广的注意,当他带人返回西门时,为时已晚,吊桥已经被放下,城门的千斤闸吱吱呀呀被升了起来。此时,西门已经大开,王盛单人独骑,抢先冲出西门,招呼官军入城。

杨广在城头,看得真切,立即张弓搭箭,照着黑影就是一箭。但听得“啊”的一声,黑影在马上晃了几晃,打马落荒而逃。

城门一开,说时迟那时快,石普一马当先,越过吊桥,冲进城内。转眼间,数十骑人马紧跟着冲了进来。

西门猝然大开,城头值夜的义军顿时慌作一团,杨广率众冲入城楼,诛杀反卒,想要再次放下千斤闸,拉起吊桥,同时派人给大蜀王李顺送信,派兵增援西门。

宋军一拥而入,王杲指挥士卒砍断吊桥缆绳,用大木支起千斤闸,保障大军入城畅行无阻。

大蜀宰相吴蕴乘轿刚到王宫外,就遇到送信的小校,听闻王盛叛变,西门失守,吴蕴大惊,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走,请求见驾。

此时曙光微露,天将大白。

◆ 成都沦陷

宋军前呼后拥,争先恐后冲进西门,杨广率众浴血厮杀,丝毫阻止不住宋军的攻势,西门完全被宋军占据。

相里贵率众来援,接应上杨广。杨广道:“相里兄,西门既陷,成都恐难保全,兄速去王宫,大王安危,全仗兄长,弟与三军将士在此死战。”

相里贵要求留下,杨广坚决不从,只得洒泪离开,率领数名侍卫向王宫疾驰而去。

向光而行,向阳而生。残夜未尽,天光未晓,李顺在吴蕴、相里贵等人的簇拥下,跨上战马,离开王宫,奔东门而去。

走进这欢乐场,背上所有的梦想,不惧狂风暴雨,不期地老天荒。潦草离场,信马天涯,天各一方,无人再认清你的模样。

此时,王继恩率领征剿主力大军赶到,这位宦官,板起不阴不阳的猪腰子脸,扬起马鞭,喝令三军,攻克成都,全军自由扫荡三天,后退者杀无赦。王继恩的意思很明显,告诉宋军将士们,进城之后,给你们三天时间,可以随意祸害老百姓。公开地抢劫、杀戮、奸 淫,而且还合法。这是什么王八逻辑,这一点,王继恩比他的前任伐蜀统帅王全斌还混账。

淳化五年(994)五月六日,天亮时分,宋军发起总攻。官军将成都围了个水泄不通,从四面架起云梯,发动猛攻。

十余万义军奋起还击,与同等数量的宋军,展开一场殊死厮杀。杨广与十余亲随,被宋军团团围住,身中数十创,力竭而死。

街头巷尾,破壁残垣,到处都在厮杀怒吼;池台城郭,野树沟渠,处处皆是折臂断足,偃仰僵仆的士卒。

残旗半卷,斜晖殷红,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成都这座富可敌国的人间天堂,从未奏响如此凄凉的悲歌和骇人的死寂。

临近黄昏,义军除少数突出重围,大部尽皆壮烈牺牲,数万贫民全都倒在了“均贫富”梦想的血泊中。成都沦陷。

《宋史》载:“五月丁已,西川行营破贼十万余,斩首三万级,复成都,获贼李顺。”

王继恩率兵冲入大蜀王宫,士卒们将一个身着龙袍,胡子很长,浑身瑟瑟发抖的中年汉子拖至王继恩面前。

王继恩仰天哈哈大笑:“李顺,我以为你是个人物,原来却是条青虫。”未免节外生枝,传令将大蜀王李顺当场斩于阶下,首级装入匣中,命人快马加鞭送至开封。史载,“五月十七日继恩遣人驰奏:川贼平,斩获贼首李顺首级”。

这位穿龙袍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李顺已经无关紧要了,王继恩说是,他就是。在王继恩眼中,这群叛民乱匪在他的手下是不可能再翻起什么风浪的。

文能扶皇帝上位,武能带兵打仗,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能把三代皇帝玩于鼓掌之上的人,定然手段非凡。

义军将领计词、吴文赏、卫进、李俊、徐师中、吴利涉、彭荣等八人也相继被俘,王继恩命人打上木笼囚车,全部押送京师。

五月二十五日,囚车行至凤翔,接到太宗旨意,乱臣贼子,罪不容诛,当就地正法,杀一儆百。八位将领全部当场就义。《宋史》载:“丙子,磔李顺党八人于凤翔市”。

◆ 血洗成都

成都沦陷,官军所到之处,杀人如蓺,血流成河。

益州知州张咏在《悼蜀四十韵》的诗中写道:“虎旅一以至,枭巢一何弱,燎毛焰晶荧,破竹锋熠爚,兵骄不可戢,杀人如戏谑。”

官军进入成都后,烧杀抢掠就像开玩笑似的。王继恩下令将三万义军俘虏,“尽加杀戮,不得有留,”全部屠杀。

接着“纵卒剽掠子女玉帛”。王继恩纵容部下抢老百姓的财物甚至侮辱妇女,对这座富如天堂的锦官城,展开了一场空前的大洗劫。大蜀府库中一百四十多万金帛,被抢劫一空,官军又对义军残余势力展开大搜捕,无数家庭惨遭黑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宋史》载:“仆使辈用事恣横,纵所部剽略子女金帛,军士亦无斗志。余贼进伏山谷间,州县有复陷者。”

王继恩手握重兵,盘踞成都,日日与部下和亲信宴饮取乐,歌舞升平。每次出行,总是前后奏乐,骑兵肩卫,还备有专人执拿博局棋枰,可谓是威风八面,简直就是个土皇帝,估计大蜀王李顺都不曾做到如此风光。

《宋史》载:“专以宴饮为务。每出入,前后奏音乐,又令骑兵执博局棋枰自随,威振郡县。”

宋军虽然攻陷成都,成都城外尚为义军所据。虽身在成都,王继恩也是活得有些提心吊胆。

◆ 李顺迷踪

民间一直有个说法,成都陷落之时,大蜀王李顺并没有死,他化装成一个和尚,秘密逃出成都,继续率领义军跟官军战斗。那个被官军抓住杀死的李顺,只是个替身。

诗人陆游《老学庵笔记》云:“成都将破之际,李顺忽然召来数千僧人,搞了个千僧斋,招待以菜饭,念经祈福。又招数千儿童,皆削发剃度,穿上僧衣。早晨天微亮之际,僧人分东西两门出城,李顺也不知去向,估计是剃度后混在僧人队伍中逃遁了。宋军入城,逮捕得一位有美髯之壮士,相貌颇似李顺,遂杀之,这人其实不是李顺。蜀人传言,李顺逃至荆渚一带,躲进一座寺庙,当了和尚。”

荆渚在哪里,成都一直向东,过了“山之多不知其几千里,不知其几千万峰,山之高且大如是”的长江三峡,那里就是荆渚,也叫荆州。

也有传言,城破之时,李顺在相里贵、吴蕴等人的掩护下,冲出东门。官军来追,相里贵力战而死,吴蕴与李顺被官军冲散。李顺在义军的掩护下,逃往云南。

四十年后,宋仁宗景佑年间,在广州的大街上出现一位老翁,有人指认他就是曾经的大蜀王李顺。巡检使臣陈文琏带人将其逮捕,钉上木笼囚车押解进京。经复查核实,确系李顺无误。朝廷因为对平蜀将士论功行赏已过去多年,不想再声张此事,密令将李顺斩首。赏陈文琏升官两级,派为合门使,在朝廷做官。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至景佑中,有人告李顺尚在广州,巡检使臣陈文琏捕得之,乃真李顺也,年已七十余,推验明白,囚赴阙,覆按皆实。朝廷以平蜀将士功赏已行,不欲暴其事,但斩顺,赏文琏二官,仍合门祗候。”

陈文琏是泉州人,系清源军节度使陈洪进之侄,康定中期告老还乡。沈括曾在泉州跟陈文琏见过面,他家里有《李顺案专卷》,详细记录了捕获李顺的经过。

由此可知,李顺最后是被秘杀于开封监牢之中的。

同为起义军领袖,李顺与王小波不同。王小波是“吾疾贫富不均”,干的是杀富济贫,李顺是“均贫富”。

他把地主老财召集起来,令他们将家中的金银粮食,全部开列出来,按家中人口,留下够吃够用的,其余的全部上缴,由义军统筹调拨,赈济了贫苦百姓,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同时录用有才能的人做事,抚慰百姓,义军军纪严明,所到的地方,秋毫无犯。义军到达哪个州县,州县百姓都大开城门请他们进去。

义军失败之后,百姓一直对李顺念念不忘,在民间能够躲藏三四十年,可见,李顺深得民心。

南宋时,诗人陆游奉诏入蜀,他在《老学庵笔记》中记载:“成都江渎庙北壁外,画美髯一丈夫,据银胡床坐,从者甚众。邦人云:蜀贼李顺也。”足以证明,一个多世纪后,李顺依旧是蜀人心目中的大英雄。

一代布衣百姓之豪杰,风云激荡,闹翻整个巴蜀,英雄,永远都是一部不老的神话。繁花落尽,三十余载,不动声色,隐姓埋名于江湖,可歌可泣,可嗟可叹,斯人已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 论功行赏

义军将领王盛,打开城门,迎接官军,有功于朝廷,诏令王盛穿锦袍佩束银带,高头大马,大张旗鼓在益州游街三天,以示恩宠。

老百姓恨透了这位义军叛徒,见到他游街,纷纷朝他扔臭鸡蛋、烂菜叶、砖头、瓦块。吐沫吐到地上,还要踩三脚。

收复成都,诛杀李顺,官军大获全胜,太宗召集群臣论功行赏,弹冠相庆。

有一名叫张舜卿的官员向太宗上奏道:“臣闻顺已逸去,所献首盖非也。”张舜卿说真李顺已经逃跑,现在拿住的不是李顺。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太宗一听,肺就炸了,怒斥道:“平叛才几天,你是怎么知道李顺逃走的,你这是在嫉妒他人的功劳,害诸将之功吧!”即命御前侍卫,将其拿下,推出午门外,斩了!

众臣纷纷跪地求情,请皇帝息怒。太宗这才没杀张舜卿,传旨,将其贬为庶民,赶出京城。

副宰相、参知政事赵昌言、苏易简,认为王继恩军功当朝第一,应该封宣徽使,“非此职不足以酬其功。”说不授予宣徽使就不足以赏元勋。

太宗大怒:“太祖定制,何人敢违。”严厉斥责二位宰相。

《宋史》载:“宰相力言继恩有大功,非此任无足以为赏典。上怒,深责相臣。”

宣徽使为执政之台阶,是国政之本,太宗认为宦官不宜干政,令学士张洎、钱若水别议官名。最终,太宗采纳张洎、钱若水的建议,给了王继恩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宣政使,领顺州防御使。

宣政使、宣徽使,一字之差,实则相差甚多。宣政使虽位在昭宣使之上,但有名无实,之前没有这个官位,算是为了封赏王继恩,特地设立的。

这事还没完,至道二年(996)春,平民出身的官员韩拱辰又向太宗上奏,称王继恩“平贼”有大功,应当担任要职,现在只封了一个防御使,奖赏过薄,不能让朝廷内外心服。

太宗大怒,命侍卫将韩拱辰拉下去,打了几十大板,这还不解恨,又令人在韩拱辰脸上刺字涂墨,发配崖州。

《宋史》载:“至道二年春,布衣韩拱辰诣阙上言:‘继恩有平贼大功,当秉机务,今止得防御使,赏甚薄,无以慰中外之望。’上大怒,以拱辰妖言惑众,杖脊黥面,配崖州。”

一个太监,竟然让当朝宰相和文武百官多次主动为他主动请功,可见,王继恩在朝中是何等的得风得雨,势力是何等的盘根错节,根深蒂固。

太宗怕的就是太监干预朝政,笼络人心,图谋不轨,多次大发雷霆,又是打又是罚,是有原因的。

◆ 太宗的“罪己诏”

平定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太宗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以平息蜀地百姓的怒火。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写一封检讨书吧,诏令中书省起草一份“罪己诏”。

诏曰:“朕用人不当,清浊不明,致使百姓之父母官不以亲民为政,专务贪暴,扰民为寇。因此,朕自责备,自今而后,永鉴前弊,改弦更张。”

太宗的意思是说:这次叛乱不是百姓的过失,而是自己用人不当,下级官吏对于百姓过分暴虐苛刻,激得百姓叛逆为寇,特地发下罪己诏,表达对蜀地子民的歉意,自今而后,永鉴前弊。

太宗想用一纸罪己诏,把自己打扮成为“忧国忧民”的“明君”,妄图把自己沾满鲜血的双手洗得一干二净。

早在六月,太宗就下诏,赦免被李顺胁从连累的百姓,让蜀地百姓回到田地上去,不要再闹了。将成都府降格改称益州。八月,枢密直学士张咏外调为益州知州,诏令可以不上奏自行决断有关事宜。

为官之人,手里有杆秤,心里也应有杆秤,哪头歪了都会要人命的。张咏是一个眼里揉不下沙子的人,王继恩在成都如此的猖狂霸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小小知州,竟敢怒怼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当朝老元戎,是谁给他的胆子,张咏又是何方神圣?

老百姓要的是能解决温饱,有粮食吃,有衣穿,要的是能活下去,你皇帝再会演戏,能当饭吃吗?老百姓不是这么好糊弄的。

王继恩带兵攻打成都之时,张余率领义军攻克嘉州(今四川乐山)。

成都失陷,李顺不知所踪。张余擦干眼泪,留下王文操带领一支义军守嘉州,又集合各部数万义军兄弟,沿长江而下,向川南、川东进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星星之火,遂成燎原,势不可挡。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网站:爱读书屋(m.aidushuwu.com)大宋那些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存书签
站内强推因为脸过于黑,所以被选中了咒回五夏:挚友是情侣的借口绝世医王综影视:六界三千男神等我救校花的贴身高手玄幻:我的武魂是东皇太一生肖守护神长宁帝军极品美女的控魂高手团宠女主很神奇我的系统太懂女主了穿越之掌家婆婆我不是戏神季如歌家族修仙,我家手机穿越了天降神婿重生之猛龙回头魂穿水浒:不做皇帝难道做山贼!女尊无情大佬捡了一个恋爱脑三界土地神,我是天庭大地主
经典收藏天幕视频,给古人亿点点现代震撼昌明大秦神捕穿越北宋我成了红颜祸水忆昔大唐贞观世谋士骗术未央金屋赋浅评水浒传女尊世界中的万人迷魂回东汉三国草根:没作弊器只能拼操作了懒妃有毒趣味世界简史从古代开始的科学生活三国:我曹操,小乔请自重大国公传丹麦崛起1890五胡之血时代大唐锦鲤小郎君抗战最牛路霸
最近更新和别人不一样的穿越大秦:开局祖龙先祖穿越成为大乾五皇子曹操请登基,皇帝我不当了炎朝绮梦:我和九位女帝的故事家母,武则天大明:捡到朱雄英,调教成恶霸赤色军工,刚建国你就要造航母?矛盾难以调和大唐:小郎君是小明达的洪武的悠闲生活水浒:狗官,你还说你不会武功?回到原始搞科研穿越之生存指南异世年令营异界,我们一家三口一起过日子远东新纪元1630开局入赘将军府,我成了文圣以谋为剑!从流亡少爷到权倾天下游医变皇帝,都是娘娘太美惹的祸
大宋那些年 墨尚花开 - 大宋那些年txt下载 - 大宋那些年最新章节 - 大宋那些年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军事小说